星期四, 12月 01, 2005
何家園的故事 III 屋和貓
屋
最近到廣州跑了一趟,學了一個新詞:'城中村',是指城市急速發展下被城市包圍著的農村。那麼我以前居住的何家園也算是一個'城中村'吧。媽媽說那裡以前是田,曾經是一條村。現在那些大麻石村屋還在,不過不知發展商會不會像殺樹那樣殺掉它們呢。當然我來到的時候這裡已經不是村莊,而是一個'寮屋區',即urban slum。居民都是來自低下階層,租不起樓的街坊。到後來我長大了,很多鄰居都搬到公屋'上樓'去了,這裡便民變成了新移民的落腳點。 小時候'寮仔部'的哥哥姐姐常常來我們家量度大小,和記錄個人資料。後來我才知道,登記了的人可以'上樓',在之後才住進來的就沒資格了。
除了最古舊的石屋,和姓何'原居民'的新式'丁屋'(是豪宅啦),我們的房子都是用磚頭、木和鐵等自由組合而成。有些是比較像樣的磚屋,也有極簡陋的鐵皮屋和木屋,而我家就是磚身鐵皮頂的小屋。居民都很有創意地利用每一寸的空間,有些木屋建了兩層,居然還有騎樓;而我們對面屋的阿姨沒有廚房,就在人來人往的小巷裡做飯;有人搭建了像一格廁所大小的儲物間在自己家對面。 還有一對'道友'兄弟是住在巷口的一架從不開動的旅遊巴裡。阿公和阿婆也住在隔三四間屋左右的另一間木屋。由於阿公在九龍城開菜檔,我們誓死守著這小房子,直到政府真的下令清拆。
貓
因為有村子的格局,這裡貓狗特別多(貓狗糞也特別多),走遠一點還有人養雞。貓有白貓、黑貓、橙色貓、灰色貓……。而我們曾經養過一隻集齊天下間所有貓色的小母貓Mimi。那時家裡多老鼠,媽媽用一份腿蛋治把她引進屋裡,她便成了我們的貓。Mimi個子小,我們不知她年紀有多大,只知道她一來我們家,就不停的生孩子,紙皮箱裡永遠都有小貓。第一次在我們床上生了兩個黑色的滑溜溜的東西,我給嚇呆了(我那時不太知孩子是打哪兒來的),她也被我嚇著了,於是來不及吃掉包著孩子的胎盤,小貓便死了。之後她生了兩隻白底橙紋貓,叫Lala 和 Kiki。 Lala是男的,很快長得比Mimi大,而且愛在剛洗好的衣服上撒尿。之後還有四蹄踏雪的黑貓(一開始外出就給人偷去了)、全黑的'兇貓'(牠永遠不會停止襲擊我們),和很多還沒有名字就死去的貓。
這些養不了的貓都拿去送人,和丟到診所門前的'貓箱'裡。以現在愛護動物協會的標準,我們家是不及格的主人,但是那時候總是沒法子帶Mimi去做絕育手術,因為到了'防止虐畜會'的人說可以做的時候,她又懷孕了。
訂閱:
發佈留言 (Atom)
1 則留言:
怪唔知得你叫死貓啦, 原來真係一屋死貓!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