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5月 26, 2006

死貓讀書之無事風流

正在讀西蒙.波娃(或波伏瓦)的The Mandarins, 見有中文版譯作"名士風流"。好久沒讀長編小說, 有點重返校園的感覺。忘掉封面的懷舊法國美女照片,這本書很是沉重。二次大戰後的巴黎一片蕭條,一班知識分子(以波娃、沙特和卡繆等為藍本的人物)還未從戰爭的陰霾中開脫出來, 就面對著理想、政治、生活與感情的矛盾,和戰後迷茫恐慌的世界……。

死貓不是作家不是知識分子甚至不是一隻貓,但也感覺像書中的Henri, 死守著想做的事,突然有一天,不知道做這麼多到底是為了什麼。我寫的東西、畫的所謂藝術創作真的有意義嗎? 即使有人看,能感動他們嗎? 假設我再努力, 得到了一些世俗的讚賞和肯定,這是否我”創作”的目的? 我們相信藝術品自有它的意義,不是要說教救世,但同時總得也認為它能夠啓發或感動人,而最終亦是要令世界思考多一點,多一點"美好"的東西。但我在畫呀畫,自我迷失之同時,世界上有更多需要以直接行動去解決的事,那我為什麼不去做? 還不是為了自己的"興趣"和(即使未必能出現的)世俗承認的"藝術成就"嗎? 更因為我從來不是搞運動的料子。

五六十年代的各種解放、平權運動為現在的人以"浪漫"、"理想"等封條給鎖在書本裡,我們處於2000這以本傷人的年代,只有迷茫,但已失去了上一代知識份子對未知的將來的憧憬,和對於改變社會,恢復人性的信心。

2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這樣想吧, 藝術能令自己對生活有更豐富的體驗, 你可以看到自己獨有的風景。
之於貢獻社會的事情……我想會令藝術變得沉重吧, 我常常想, 藝術是因為想令人生好過一點而存在的。

匿名 說...

噢點解我會變左做匿名者?